企业如何赚到钱?

2017-08-29 21:47:00
admini
原创
581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如何赚到钱呢?利润是收入与成本之差。
《中庸》里对于生财是有说明的:生财有大道,为之者急,用之者舒。就是创造价值的节奏要把紧一点,消费价值的节奏放缓一点。
如何赚到钱,我们提三点建议。


1
管理好客户

钱是从客户这里赚的。任正非说:“世界上只有客户对我们好,除客户外,所有人都是向企业伸手的,只有客户给我们发工资。”因此,企业要赚钱,一定要从客户这一端做好工作。一是管理好客户的期望,确保客户满意;二是要管理好客户的行为,让他履行职责。
 
客户对我们好,这种好也是相互的。一是我们需要满足客户需求;二是我们要管理好客户的行为。信用,是一种建立在商业规则上的健康互动。如果双方的约定不清晰,商业上边界没定义清楚,反馈机制就建不起来。当反馈机制建不起来时,双赢就实现不了。最终,我们吃了亏,客户也失去一个熟悉自己、愿意提供优质服务的供应商。
正确的行为规范需要双方约定。如果没有清晰的双方约定,健康的商业关系就无法形成,因而我们也收不到钱,实现不了完整的商业循环。
2
资源复用



要赚到钱,要特别注意自己做的生意里,资源要复用。第一,资源不要闲置。第二,已用上的资源要重复使用,达到极致。
根据笔者的经验,在经营公司中,要做到才尽其用、物尽其用、财尽其用、信息尽其用、关系尽其用、品牌尽其用。
人不要有不饱满的工作状态,很多管理问题是闲出来的。人在公司游荡着,该赚的钱就溜走了。对于老板而言,就是设置有价值观导向性的绩效考核,并严格付诸执行。在活系统中绩效考核、任职资格是被赋予重任的。
物尽其用,意味着不要有空置的场地,不要有闲置的机器,不要有闲置的资产。有了闲置物品资材,能出租的出租,实在不能利用的,要注意保管好,以待不时之需。
财尽其用,意味着让钱去工作。不要有闲置资金、有价证券、产权,想办法把这些资源利用起来。这就要求老板的财商比较高,平时构建好一些关系,当自己有闲置之财时,能从很可靠的渠道把这些资源质换出去,让钱替自己工作。
信息尽其用,我们在做生意的过程中,积累了一些独特的信息资产,把这些信息资产运用起来,也能为公司赚到钱。比如笔者运用自己辅导各成长企业的经验,把这些经验变成一本书,这也是充分运用了我的信息资产。笔者也投资了几个实体企业,运用自己指导企业的经验指导自己的实业,这也属于快速赚到钱的诀窍。赚钱,就是资源复用。
关系尽其用。我们在经营企业过程中,构建了各种关系,客户关系、同行关系、供应商关系、员工关系。想一想这些关系,可以如何再利用一下。这里的利用是褒义的,《易经》说:利用安生,以崇德也。能运用好自己的资源就是智慧。关系,是我们投资在人身上形成的,一定要有双赢思维,当你充分运用这些关系时,实际上是为双赢迈出了一步。 
品牌尽其用。品牌是商品经济下的一个产物,商品经济是陌生人经济。在陌生人经济里,信任是如何产生的呢?当你有品牌时,凝聚在品牌里的信任、背书、担保,就能吸引陌生人与你成交。所以,当没有品牌时,要树立自己的品牌。当有品牌时,要充分利用好。
当然,任何利用都是建立在可持续基础上的,非特殊情况不要透支,透支只在有确定的超额利润,而且这种超额利润足够提升资源水平时使用。
 
3
量入为出 

要赚到钱,就是公司的报表出现盈余,而且体现为现金。做到这一点,必须控制自己花钱的欲望。挣钱是痛苦的,花钱是痛快的。挣钱有多痛苦,花钱就有多痛快。
可是,一旦入不敷出,一时之快就会演变成灾难。
因此,财务决策一定要审慎。

   
案例:一个准上市公司的改进之道

笔者有幸辅导了一个准上市公司,该公司前几年呈亏损态势,基金公司、股东、员工,各方面要求改进的呼声很高,董事长压力很大。
经过几个月的摸查,笔者发现,这个公司历史上是很赚钱的。近几年投资了很多固定资产,扩大了规模。官多了、事业多了、场面大了、股东多了、钱多了,反而不挣钱了。
是行业发生了变化吗?
该公司从事是的是农产品的贸易加工,这几年确实发生了一些变化,但是这种变化不是显著的。这种变化和规模扩大后带来的规模效益相抵后,企业仍然可以盈利。
经过分析,笔者思考,我们应该返回到生意的本质。一门生意,依赖的最核心的资产不是固定资产,而是这个公司里最懂生意的那个人的智慧。
在我辅导的这家农业公司里,我盘查了一下,真正懂做农产品生意的有且只有一人。那么多老总,其实只有一个人是能通过把这门生意做好,为公司带来正向递增现金流。
农业行业确实是经验积累型的行业,同时又是专业技术型行业。专业技术,公司里的某总们是可以,但是经营的经验,有且只有董事长掌握了。不是别人不聪明,而是过去没有机会去掌握。而在笔者入场之前,这个事实被混淆了。
董事长在行动时,有恨铁不成钢之急切与盲目的尝试。
资金进入公司后,公司做了好些新项目的投资,涉足新领域,自然使董事长精力分散。因为精力的限制,董事长不得不放手,有时一发现下面做得不对,就去抓一下。
笔者走访了各级经营单位后,给了董事长两个建议:一是放缓投资步伐;二是亲自指导各主要经营单元,把本业做赚钱,赚钱是硬道理。
经过一年的推行,这两个建议的效果初现。放缓投资步伐后,董事长精力稍稍回缓,同时资金的需求缺口没有进一步扩大。一年的时间,董事长亲自到各经营前线密集指导、近前指挥,各经营单元经营绩效止跌回升。
一年过后,从财务报表上反映,这家企业仍然是一个可以赚钱的,而且是盈利空间较大的企业。
 
进入改革的下一环节,我们的挑战是,把董事长的直接控制转化成群体自适应机制。
这一变革的成功,关键是人,如何培养出符合要求的各单元经营者,成了我们新的挑战。目前笔者带领笔者的公司项目组,辛勤耕耘在为客户修高速公路与寻找及孕育好司机的艰难征途中。

发表评论
评论通过审核之后才会显示。